2025年3月28日至4月12日,为推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山村土地功能-景观结构与空间效应研究——以四川盆地南缘为例”的研究工作,我院张少尧副研究员与张昊助理研究员带领山村乡土景观研究团队,携8名硕士研究生深入乌蒙山区,开展了为期16天的综合调研。此次调研聚焦乡村土地功能与景观结构的耦合机制,重点从乡土景观的视角关注土地利用效率、景观多功能与农户生计等,旨在探寻西南山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调研团队与彝良县龙潭村领导合影
团队选取四川、云南、贵州三省乌蒙山区的6县10个典型山村作为样本村,覆盖从海拔300米至3000米的多样化地形地貌,包括低山丘陵、中山槽谷、高山峡谷与浅丘高原等。样本村代表了多种山村发展模式,如规模化种植型、农渔复合型、农红旅复合型、高原农牧复合型等。调研团队通过实地踏勘、无人机航测、村干部访谈及入户问卷调研相结合的方式,系统考察了耕地、林地、水域、草地、聚落用地五类土地的经济效益、土地功能与空间配置,重点量化种植结构的经济效益与差异。同时团队还考察了乡村聚落更新、人居环境与乡土景观结构,探索“山水林田舍”景观综合体中土地功能与空间效益的协同发展机制。
调研团队和南溪区江南镇领导座谈交流

珙县王家镇百花村的农林复合型景观
此次考察调研获得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新闻媒体对此也进行了推送报道。调研团队与县、镇、村三级政府主管领导就村庄规划、人居环境整治、耕地保护、宅基地管理、土地增减挂钩、乡村旅游与村集体经济建设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听取相关管理政策执行推进情况介绍,探讨后续追踪调研与研学合作等事宜。各级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表示愿意在联系接洽、数据资料等方面提供全力帮助,加强政府与学术机构合作联系,共同助力乡村振兴。本次跨省大型调研共收集农户问卷近500份、村委会问卷10份,并获取丰富翔实的统计数据资料,有力支撑了我院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开展。
调研团队研究生入户调研访谈
调研团队对威宁县龙街镇大院村领导干部进行访谈
本次调研不仅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还增强了课题组研究生对三生空间功能在景观层面的协调性和美感度的感知。通过对乡土景观系统的考察,为从“山水林田舍”人地耦合综合体的视角考量和解答乡村振兴三大目标如何因地制宜的实现启发了新思路。此外,本次调研还促进了我院和乌蒙山区各级政府的交流合作,为未来的研学旅行和科研协作搭建了新的桥梁。
威宁县龙街镇大院村的农牧复合型景观
撰稿:杜星宇 初审:张少尧 复审:彭立 终审:何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