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0日,西南地区高校地理学野外联合实习在绵阳师范学院拉开序幕。本次实习由西南地区高校地理学野外联合实习联盟主办,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与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西华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绵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工程学院共同承办。在徐霞老师和许婵老师的带领下,我院21级、22级8名来自地理科学、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专业的本科生与来自云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内江师范学院、玉溪师范学院等10所兄弟院校共百余位师生一起参加实习。
本次实习立足于地理学科特色,以“行走在阶梯边缘”为主线,从剑门关出发,沿青藏高原东南缘,经成都、冉义、泸定、磨西、康定、西昌、攀枝花、元谋等11个地区、23个考察点,最后到达昆明,全程2000余公里。本次实习依托青藏高原东南缘丰富的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让师生从地理学视角出发认识人地关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厚植家国情怀,坚定专业信念,提升核心素养,以实践促进思政与专业的高效融合,体现国土认知、国家认同,从而实现地理学专业学习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
实习路线图
在西南地区野外的实习过程中,一路学习,一路成长。我院实习生们从剑门关的丹霞地貌到海螺沟的海洋性现代冰川,无不深感震撼;他们穿越折多山垭口,抵达塔公草原,沿途细致观察植被与土壤的差异,深刻体会藏汉文化的多样性;从攀枝花的三线建设精神中汲取力量,同时思考干热河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之道;从云南元谋独特的土林地貌出发,探寻元谋人留下的悠久历史足迹。
全体野外实习师生在攀枝花三线建设博物馆合影
学院实习师生在新都桥合影
7月19日,西南地区高校地理学野外联合实习活动圆满结束。我院八名学子在各自所在的小组中发挥积极作用,获得各种团队荣誉奖项,其中王一琳与张丽梅所在小组均获得综合实践一等奖,汪琳、许兰芳、王艺璇所在小组获得综合实践二等奖;在实习报告的总体撰写与汇报中,刘晓彤与王一琳所在小组获得一等奖,张丽梅、许兰芳、王艺璇所在小组获得二等奖;在学科调研中,王一琳、彭依鸣所在小组荣获一等奖,许兰芳、王艺璇、张丽梅所在小组荣获二等奖;在思政学科融合中,汪琳与张丽梅所在小组获得一等奖,黄青青、许兰芳、王艺璇所在小组获得二等奖。许兰芳同学在实习期间按时撰写宣传稿,获得“最佳宣传奖”个人奖。
学院实习师生在云南师范大学闭幕式合影
在实习的返程途中,学院参与实习的学生们聚在一起,分享着这段宝贵经历中的心路历程。王艺璇掌握了系统性思维,洞悉了自然与人文的交织纽带,深刻理解到地理学不仅是知识的探索,更是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刘晓彤则跨越了学习的传统界限,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再到乐于分享与质疑,其学习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彭依鸣在资源型城市的课题研究中,以实践为镜,洞察了城市规划的深远影响,前瞻性地思考着城市发展的未来路径。来自河北的王一琳感受到地域文化的差异,她学会了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拥抱地域文化的多元与差异。张丽梅在贡嘎山站的倒木案例中,感悟到自然界万物相连、生生不息的奥秘,自然演替的壮丽画卷在她心中徐徐展开。汪琳的剑门关之旅,见证了自然之力以蝴蝶效应般的微妙与强大,雕琢出令人叹为观止的地貌奇观,让她对自然的鬼斧神工有了更深的敬畏。许兰芳的视野,在剑门关的历史厚重、折多山的自然纯净与贡嘎山的生态多样中得以拓展,她对家乡大山的情感,由最初的误解与疏离转变为如今的感激与珍视。而黄青青,则在塔公草原的风雨中坚韧成长,在折多山的高反挑战中不屈不挠,金沙江的烈日与海螺沟的冰川,都成为了她探索自我极限、领悟自然奥秘的宝贵篇章。
读万卷书以明智,行万里路以达观。此实习之旅,地理学子胸藏山川,眼映万象,智识与视野并长。学院将以此为契机,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深厚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的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以实际行动践行地理师范生的责任与使命,矢志成为未来地理教育的栋梁。
全体野外实习师生在云南师范大学闭幕式合影
撰稿:学院参加联合野外实习的8名学生
供图:全体野外实习摄影组
初审:许婵
复审:王广杰
终审:何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