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8日,在四川师范大学实验室与设备处、生命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联合自然灾害防护协会、成都理工大学星尘天文协会、西南石油大学天文协会、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天文协会、四川省天文科普学会、川渝高校天文联等单位在成龙校区成功举办了为期一天的全国科普日活动。
上午8点半,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的地理园区与生命科学学院的动物标本实验室便已经开门迎接前来参观的各位同学了。在地理园区门口,摆放了本次活动宣传海报和一些科普海报,登记处放置了一些气象站模型、地球仪、中国行政区划拼图,供同学们观看、体验,赠送了一些社员自己手绘的明信片等。

园区器材室门口也展出了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的一些器材,如三杯风速风向仪、空盒气压表、地温管、日照计,还有天文社同学自己收集的各地的土壤标本和具有代表性的岩石标本等。

在生命科学学院实验楼标本馆,同学们在生科院志愿者同学的带领下参观了各种不同的动植物标本,听取不同种类动植物物标本的制作和特点以及一些动物标本的来源和背后的故事。


下午开放了地理学院实验楼的天文台和天象厅以及物电学院的演示实验室。在天文台向大家展示了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的大型施密特—卡塞格林式折反射望远镜,介绍基本望远镜结构及光学原理;在天象厅,为大家介绍了主要仪器设备,如蔡司光学天象仪,带鱼眼镜头的数字天象仪等,以及为前来参观的同学放映了学院斥资购买的由北京天文馆出品的优质天文科普类视频,引发同学们的参观热情。

在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的演示实验室,同学们在现场社团志愿者们的带领下,听取讲解队员们的专业讲解,并且还亲身参与到各个实验中。在这里,参观者们能够见识到更多的有趣的物理现象,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锻炼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

晚上,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南十字天文社又在地理园区开设理论知识讲解课,为大家补充更多的天文知识。同时,在地理园区的太阳历广场,又开展了路边天文科普观测活动,吸引了很多天文爱好者前来,南十字天文协会也拿出了两台折射式望远镜,供大家观测。

晚上九点半,为期一天的全国科普日活动也圆满结束。
